-
聚脲-包头市成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市
新都市区有望告别“拉链马路”,城市道路更加“美美哒”。4月8日,我市顺利通过国家财政部、住建部组织的专家答辩,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试点期间,我市将每年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3亿元,连续3年共计9亿元,用于建设和管理全市综合管廊,使城市“地下管网”全面升级。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国际上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建设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省投资,对推动经济发展、改变城市面貌、保障城市安全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为地下管线建“别墅”,“别墅”住的舒不舒服,首先“别墅”要做好防水工作,聚脲在管廊建设中起到积极的防水作用,聚脲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聚脲防水性能优越,而被用于隧道防水,最为城市地下管廊,也就是地下各类管线的隧道。聚脲的产生给交通、建筑、电力等诸多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快速的推进作用,聚脲材料其自身具有卓越的防水性能、无接缝、附着力好、环保、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是建筑行业梦寐以求的防水材料。
提早行动
为争取试点城市奠定基础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下水道和地下管网的好坏,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我市从2012年开始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为此次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市本次申请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共2个,分别是新都市区综合管廊工程和北梁城市棚户区综合管廊工程,共设地下综合管廊34.4公里,总投资23.37亿元。
了解,新都市区是我市的行政核心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拟建设综合管廊26.4公里,其中一期5.8公里和控制中心于2013年开工建设,今年完工并投入运营;北梁棚改腾空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拟建设综合管廊8公里。
目前两个片区均已拆迁完毕,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后续工程计划2016年全部建成,2017年投入运营。
“高标”设计
创新管廊设计应用新理念
从创新设计理念方面来看,我市综合管廊以双舱结构为主,共有18种断面结构形式,标准断面为7.25×3.5米,最大断面为8.4×5.3米,断面面积达到44.5平方米,既保证了现有管线入廊,又为基础设施扩容预留了空间。
目前,设计有电力、供热、给水、通讯、广电、中水、污水、燃气等8种管线入廊,并提出设计电力专舱的理念,设置自动报警、消防、光纤感温、安保、通信、排水、通风、照明等管理系统,在两个片区各建设一座控制中心,与入廊单位建立信息联动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
聚脲防水不仅仅用于管廊防水,在具有很多阴阳角的隧道,利用喷涂聚脲产品就很容易解决,还有隧道与相连通之间的很多接缝都是原著等相贯线,复杂的外形,聚脲喷涂在这些问题上可以解决。具体我们在上一期南北快速干道南乐郊路至团结路段隧道全线开挖中就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政策护航
确保管廊工程顺利实施
为确保综合管廊工程顺利推进,我市出台了《包头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管理办法》、《包头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包头市综合管廊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合理分担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对管线入廊作了强制性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复了《关于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的意见》,为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下一步,我市将以试点城市为契机,探索把已建成的工业管廊、电力专舱、人防工程与新建的综合管廊有机衔接,盘活存量资源,吸纳社会资本,为破解国内老工业基地的建设难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